第四十三章,历史如烟
黄兴邦点了支烟:“说说吧,为什么会想起写那篇文章” 小兵依然闭着眼睛:“这城市太乱了,公安又忙不过来,只能增加一个职能部门来解决这问题,那报告上不是写得很清楚吗” 黄兴邦深深吸了口咽“这么说,那篇报告是你写的?” 小兵睁眼一愣:“哈,黄叔,你想套我的话呀,您呀,也和校长一样是老狐狸,哈哈,是建设哥写的,您失望了吧?我只是为他提供了些参考质料,真的,那些质料都在他房间里,不信,你回去自己看,嘿,黄叔,那报告有水平吧,嘿嘿” 黄兴邦眉毛一挑,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建设?知子莫若父,他理论水平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培养有所提高,可眼界还是所欠缺,像这种报告他想都想不到,更加不会写了。我就不明白了,你怎么对军队这么了解,是上一辈的原因?” 小兵嘻嘻一笑:“拉倒吧,我爸妈你是知道的,都是老实巴交技术职工,哪里知道这些,我是纯属业余爱好,从小就喜欢军事,喜欢看一些军事图片呀,小人书呀,什么的,大一点的时候,没事就喜欢去图书馆看一些军事上的质料,可能是年纪小,记忆好吧,有些东西一看就记住了,跟上一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再说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您就不许建设哥进步一点?您这当爹的,还没有我这当朋友的了解他,建设哥,是真的有本事,有很多事是建设哥先提起的,我才联想起找那些质料,您还别说,为了写那篇文章,我和建设哥差点把图书馆的质料翻烂了,这年头质料可真的少……” 岳太华的警卫人员过来了:“首长,岳老请您和这位小同志过去一趟” 走进院子,两位老人正红光满面的聊着,外婆也在一边陪着外公,几位老人,时而指指点点,时而用手抹泪,时而还哈哈大笑,小兵很替外公高兴,这也许是他这几十年里,最高兴的一天吧 岳太华见黄兴邦进来了,连忙对外公说道“润之兄,你看他像谁?” 外公戴上挂在胸前的老花眼镜,认真的盯着黄兴邦瞧着,一会功夫,喜上眉头:“你是黄满根的儿子——土蛋。对吗?” 岳太华笑着点着头:“没错,他爹就是黄满根,看来怎么多年了,你还是没有忘记当年的交情啊” 外公看着黄兴邦感叹的摇了摇头:“怎么能忘呢?满根兄弟对我可有救命之恩啊……” 黄兴邦笔挺的站立着,让外公上下打量着,本就十分尴尬,一听外公叫出他牺牲多年的父亲的名字,还能叫出自己不为人知的小名时,不由的一惊:“老人家,你怎么知道我父亲的名字?” 岳太华把眼一瞪:“什么老人家?叫伯父!这可是我实实在在的磕头兄弟,虽然我们共产党人不讲究这些江湖习性,可当年,我和润之兄结拜,是经过组织上批准的。润之兄不光是我的结拜兄弟,还是我和我当年几万手足的救命恩人,我们虽是共产党员,但不能不要传统,不讲良心,更不能不讲道义,来,兴邦,按照传统,你代父下跪,敬茶谢恩,来谢谢这位,我找了四十年的大恩人” 黄兴邦双脚一并:“是,父亲”,可身形还是有些犹豫。 外公一听,双手乱摆:“这可使不得,使不得,这是新社会,不讲究旧的那一套了,再说我一个农民老头子实在是当不起呀,太华兄弟,真的当不起呀” 岳太华摇了摇头:“你当不起,谁还当得起呀,当年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散尽家财买飞机抗日的飞将军,情愿挨枪毙也不向自己兄弟开枪的好兄弟,试问这世间能有几人?润之兄呀,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心里有愧呀,当年的淮海战役,若不是你指挥国民党几个中队的飞机,故意去轰炸假目标,哪里还有我和我手下那几万兄弟的命在?若不是你当年的坚决反内战,又哪里会招来杀身之祸?堂堂的空军中将,到现在就一田园老叟,润之兄呀,我这一辈子亏欠你太多呀!兴邦,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下跪敬茶谢恩” 黄兴邦这次没有犹豫,从岳太华口中,他大概知道了外公的真实身份,也是他一直在崇拜的英雄。岳太华在他小时候没少说,当年外公的故事,也知道他每天早上起来,打的拳法,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头,就是创始人之一…… 随着黄兴邦的膝盖落地,双手端茶过顶,外公神态开始了变化,由满脸焦虑变为激动,脸色开始红润,身挺神正,气势开始外放,隐约中有股浩气绕身,顶天立地的中国将军又回来了…… 小兵在一旁看着,心中情绪起伏不平,他没明白,岳太华为什么坚持要黄兴邦下跪敬茶,黄兴邦可是堂堂的军区参谋长呀,马上要升将军的人呐;也没明白外公最后还是坦然的接受的黄兴邦的跪礼,军人的下跪是多么的有份量;还没明白,傲气冲天的黄兴邦为什么会如此的听从岳太华的话语,没有丝毫顾忌自己的身份对外公行了如此的大的礼,一切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符逻辑。 小兵扶起黄兴邦,在岳太华的示意下,拿了把椅子,给黄兴邦坐下,自己则乖巧的站在了外公的身边。外公目光凌睿的看着黄兴邦,一会儿又满眼充满了慈爱:“当年的小土蛋,长大了,也是顶天立地的大将军了……我满根兄弟泉下有知,也该倍感欣慰” 两位老人又开始了论述般的聊天,言谈举止之间,岳太华似乎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仿佛年轻了几岁,笑声也更加爽朗,外公也好像改变了些什么,说话间也没有了那些畏畏缩缩,举手投足闲情若定,儒雅中又恢复了一种小兵没有感受到过的霸气。而黄兴邦此时则像个小学生一样,乖乖地坐在一旁聆听着两位老人的对话…… 从聊天中,小兵知道了当年的一些故事:在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中国空军发起了自杀似的的抵抗,在五倍敌人面前,中国空军没有丝毫畏惧,英勇向前,在祖国的蓝天下,奋勇杀敌,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外公就是在那时座机被日军击落,跳伞成功后身负重伤被当时还大别山是游击队队长黄满根救下,后来又送到了岳太华部驻地修养,在那里疗伤了半年。外公就是在时认识了岳太华,开始了一段英雄般的交往。 沈长风也就是小兵的大舅外公,外婆的亲哥哥由外公的介绍而认识了岳太华,三人一见如故,都是习武之人,有着武人的豪气,三人没有在意各自的党派毅然决然结为了异性兄弟。那套军体拳就是这样传到了岳太华手里,而黄兴邦和建设学到的自然也是岳太华所教。 为了恢复中国空军,抗击日寇,外公没有继续留在根据地。伤好归队后,他随工作组去了美国,参与了陈纳德领导美国空军自愿者的飞虎队组建和协调工作。小兵在外公黑箱子里看到那张照片正是41年初外公出发美国前夕,他们三兄弟聚首时照的。 后来外公又受委派去国家当时的柳州空军基地,在那里担任飞行教官,协助周至柔将军培养飞行员,恢复国家自己的空军。 在柳州时外公意外遇见了外婆,原因是沈长风在41年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中牺牲了。 沈长风因为与岳太华交往过密,让军统给发现了。所以在他牺牲后当局不但没有表彰他的功劳,而且还刻意恶意中伤他的以往的战绩,以至于连内部通报都没有记录,只是草草的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安葬在了当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后来外公解甲归田后经过多方查找才找了当年的埋葬之地,才给他立了块碑…… 沈长风的牺牲让外公非常的愤怒,但也无能为力,情绪一度陷入低迷,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外婆与他相依为命,最终结为了夫妻…… 在后来的岁月里,外公随着部队转战天南地北,虽然他一直在隐秘的查找岳太华的下落,但也因为岳太华所带的部队行踪漂浮不定而没有如愿。 在解放战争初,外公因热衷于反对内战活动,而被保密局限制了人身自由,后来因为战局的不利,又有周至柔的极力举荐,当局才重新启用了外公。 可哪知道,外公出山之后的第一个大战就是淮海战役,当时称为徐蚌会战。外公就是在战役情报上得知岳太华带领的部队的位置所在,而他接受的任务正是当局严令空军要轰炸的目标之一。 外公离开根据地后,黄满根在部队的改编中编入了岳太华的纵队,当了营长。后来牺牲在了渡江战役中,儿子土蛋开始由岳太华抚养。 岳太华在外公离开时间里,也是转战多处,关内关外跑了几个来回,部队整编了无数次,他的职位也因为战功而升为了纵队首长。 在淮海战役中,岳太华的纵队近十万人,主攻方向就是黄维的防区,而时任空军十二大队大队长的外公正事黄维手下的空军主将。 外公本就非常反对内战,当知道进攻部队就是自己义弟岳太华时,怀着必死之心,义无反顾的多次修改了作战计划,使空军在整个战役中轰炸任务几乎次次失败,在后来的保密局调查过程中,发现每次任务失败都有些蹊跷,不是地点错误,就是时间错误,最后把嫌疑锁定到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外公身上。 为此外公被秘密押送到武汉交军事法庭审判,因证据不足,并没有被立刻枪毙,只是解除一切职务后关押了。 随着战局的发展,局势的动乱,关押期间的外公被当局草草的以叛国罪执行死刑。再后来,被颂公的侄女程小荷用不为人知的办法,偷天换日救了下来,从此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从此世界上再没有了张润之这号人,而飞将军这个传奇人物也湮灭在历史长河里,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记录。 小兵对外公如何会出现在起义队伍里事还是闹不明白,估计这里面还有不少的隐情,毕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小兵也没有开口询问几位老人,他实在不能打断几位老人对往事的回忆。 岳太华在淮海大战后,在被俘的敌军将领口中终于知道了义兄的消息,得知义兄在战役中的义举后,多次向上级寻求帮助,查找义兄战后的下落。 在知道义兄保密局抓捕后,也努力请求上级机关搭救。为此也经历了不少的风波,最终还是没有营救出义兄。 建国后,岳太华并没有放弃对义兄的查找,在翻阅历史留下的档案中,他没有找到张润之这个人留下的一丝痕迹,所以他坚持认为义兄并没有死。 他依旧一如既往的派人到处打听义兄的消息,多次派人去外公的老家寻找他的下落,可惜外公并没有回老家,只是冒名顶替的在星城边一个不大的山村里落了脚。 直到今天岳太华看见小兵施展的步伐和军体拳才发现了藐端,这才有了分别几十年的兄弟相聚的感人画面。 一旁的小兵听着几位老人唠叨般的述说,心中感慨良多,人这一辈子,有这样的兄弟真的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