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 糜烂的西北
书迷正在阅读:快穿:逆袭之旅、我在明日方舟做策划、英雄联盟入侵异世界、假面骑士里的饕餮、无以阻挡黑夜、100世纪——白与黑物语、网游爱恋:翎烟再续前缘、无妄轮回志、软妹称霸娱乐圈、快穿之我的任务有点怪
所以,趁着此时西北有战事,赶紧将松弛的武备紧张起来,顺便将那里的问题厘清,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听你的意思,是支持出兵?”老方从孙子的话里,已经听出弦外音。 “爷爷,有好处的事情,为何不干,吐鲁番王朝这些年都快分崩离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土地是宝贝,不如我们帮他们认识清楚……” 所谓帮他们认识清楚,不过是借口罢了,方书安的心思,他爷爷自然能看出来。 “什么宝贝,那个地方可是苦寒之地,无人愿意去。你不要琢磨了,前汉前唐倒是有西域都护府,但是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多少帮助。相反,还一直靡费国力。”老方对孙子的话不以为然。 “苦寒之地,可不是那么回事,爷爷,那些话都是说给咱们听的。实际上,西域虽然不少地方是沙漠戈壁,但是也有很多绿洲,稍微利用好,产出的粮食不是小数目。最主要的是,那个地方的气候和土地十分适合种棉花,只要能在那里大规模推广棉花,得到的收益将会十分巨大。” “棉花,能有多大收益?” “下一个羊毛布,甚至比羊毛布更广的市场!” 方书安的说法,让老方陷入到沉思当中。 他孙子说的事情,没有失手过,但是西北有没有说的那么好,他也有疑问。历史上,还没有人能在西域获益,方书安真行? “朝廷很难同意,除非你能拿出来,说服大臣们的证据。” 这是老方能想到的办法了,真要是想说服大臣们,必须有说过去的证据。 而对于此,方书安从来不缺。 “两天时间,我就能给出您东西来。”方书安激动的笑着,说服他爷爷,也是个开始。 羊毛纺织用的机械,最开始就是为棉纺织开发,原型也是方书安在后市见过的棉纺织机器。 实际cao作来说,棉纺织的难度要比羊毛纺织小,调试和转化也更快。 有老方的态度之后,他们便赶紧去工坊,将之前改造过的棉纺织设备继续优化,拿出来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朝廷大员。 事实证明,老方说的一点都没错。在西北之事上,成化年间以来,内阁很是专一,那就是置之不理。 内阁扩大会议上,一众人都不同意出兵嘉峪关。哪怕是兵部尚书崔景荣,都持很谨慎的态度。 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李汝华,甚至连提高嘉峪关防御等级的建议都不支持。 自从国库开始变得充盈之后,李汝华反倒是越来越小气了。 穷的时候穷大方,富裕的时候开始抠门。 以前该花钱的时候,他还是能支持花钱。现在倒好,就算是该花的钱,他都要犹豫一阵子。 赵焕作为吏部尚书,对于西边的事情也不看好,那边官场的情况,他很是了解,不具备支撑大规模作战的基层组织。 “陛下,从您登基开始,我们就在尝试恢复西北地区朝廷的编制。现在,实不相瞒,西边还差不少,若是几万大军开过去,莫说是粮草,当地连配合的官员都还不全。” 西北陕甘地区,布政使自然是有的,但是一级级下去,尤其是知县以及县丞级别的官员,到现在还是空缺。 很多地方,县尉竟然是实质上的一把手。 说起来,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并非是朝夕之间酿成。 “为何还没能修复完毕,到底是什么原因?”泰昌有些恼火,关于恢复大明架构的问题,从他监国之初,就已经开始。中间经过到万历禅让,再到太上皇驾崩。 两三年时间,不可谓不充分! 难道说找人去当官,还要拖上十年八年? 起码京城朝廷的缺编,很快都填补的差不多。 “陛下,您有所不知啊,从万年早年征伐宁夏开始,西北人口一直吃紧。这人口吃紧,当地的财税也就成为问题。很多知县和县丞,在当地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上级的任务,最后无法完成考评,更谈不上升迁。 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去西北做官。县尉不同,他们多是当地的世家,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知县和县丞都不愿意做官,最后只好有他们出面,完成基层的治理。” 赵焕阐述的,就是西北地区的现状。 从当年万历第一次大规模征伐,也就是宁夏之征开始,西北的基层治理就开始出现破碎。 原本人们在此地的生活条件就十分艰苦,再经过战乱的祸害,便更加不成样子。 后来的播州之乱,潮鲜之战,朝廷都在西北人民头上不断加赋税。 沉重的担子,让原本就困难的百姓生活更加要命。人们都活不下去,也没有了对官府的敬畏,当地官员莫说是想要加赋税,原有税务都收不全。 越是这样,那些原本能收上税的百姓受到的压榨就会更强烈。 总数不变,地方官要完成任务,只能去变本加厉。 到了后边,百姓们实在过不下去,便只有不断的来闹事。 一边是收不上来的税银,一边是不断闹事的百姓,再加上此地还是贫瘠的苦难之地。 综合之下,没有一个人喜欢在此地当官,因为永无出头之日! 即便是任命了官员,人家也找各种借口不去上任,有什么办法。 赵焕将实际情况说出来,也是不住叹气。 实际上,这不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大明的遗留问题。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因为西北地区人们生活压力太大,最后只能成片的起义……以至于到最后,李闯带着过不下去的灾民,席卷天下。 泰昌听完,良久不说话,他是没有想到,西北现在已经是如此局面。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像李汝华说的那样,休养生息,给西北三年时间,或许能缓过来。 但是,他清楚的很,休养生息是在基层官员健全的情况下。现在的局面,地方官都找不到几个,何谈休养生息? 即便是朝廷发出轻徭薄赋的指令,或许还有人趁着信息阻塞的情况,会自己从中渔利。 “何大人,如果我们不出兵,可有别的办法?”泰昌问问何宗彦,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通过外交手段就能解决。 “陛下,如果是蒙古草原任何一个民族,都能用和市的手段来和他们谈判。只要他们想要维持和市,维持东西的买卖,就都不是问题。可是,偏生到他们这里,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