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你眼前的谜底
书迷正在阅读:异界没有手机、穿越诸天大系统、日行一善大魔王、快穿攻略:绝世妖孽太撩人、变身学园都市之心理定规、快穿:孟婆,你又撩错人了!、古武拳术之逆转人生、重生八六幸福军婚、你是我想撩的人、美女总裁的妖孽保镖
		
		    在今年的青创奖上,那部震惊了一票人的“完美画质”作品《狗蛋儿》,为广大观众展示了所谓“动画”的另一种可能。    也刷新了系统在这方面的认知。    什么是动画?    别管那么多复杂的定义,单从字面去看。    它就是“动起来的画面”。    但这里的“画面”必须是常人以为的那些图画么?    不,不一定。    只需要一定的排布,文字本身就足以形成近似于画面的效果。    用语句描述引导着读者联想出所写图景,我们称之为“画面感”。    就像是“一轮圆月挂在树梢上,倾泻而下的朦胧月光铺满了整个天地”这种句子,任何人看到它,脑海里都能轻易脑补出对应的画面。    甚至不需要更多描述添加信息量。    又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自身就携带着强烈的画面感。    人类精密而脆弱的大脑,可以自动将文字化为图像。    不过这也要建立在那些所写事物都是常见事物的基础上。    如果直接写一个读者前所未见的东西,就会让人很难对之进行想象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细节性的描写,来帮助大脑联想。    描写其外观、形状、材质……与读者记忆中存在的东西对应,用各类修辞手法给予人生动的印象。    就像你写一个“克苏鲁”,正常人肯定是一脸懵逼地问“这什么鬼东西”。    可如果把那些对克苏鲁更加细致的外貌描写扔出去,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去联想。    写“一个全身绿色,柔软的头部像章鱼那样生出无数触手,背后长着破破烂烂形似蝙蝠的翅膀,身躯像山那样庞大的巨人。”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可以想象了?    用文字营造画面感,是一个极其简单又如此艰涩的课题,让很多写作者一生也看不到其极致。    但若是只要求画面的想象,则存在着取巧的手段。    ——文字的排布。    又或者说……    “以字代物”。    写月亮挂在树上,真的需要那么麻烦的描写吗?    不,完全不同。    找一个空白的背景,写一个大大的“树”字,然后在“树”上面写上较小的“月亮”两个字,旁边的空白之地随便写多少个“月光”。    ——请想象这幅画面。    是不是“画面感”爆棚?    什么比喻,什么文笔,什么修辞,完全不需要!    用文字代替物体,扔到画面上去排布就行。    与之对应的“动画”,制作起来也很简单。    让这些“字”动起来便足够了。    不需要作画,是的,不需要任何作画。    真正极简式的动画创作。    同时考验制作者与观看者的脑补能力。    《狗蛋儿》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它不会给观众任何实际的画面。    少年所经历的冒险,所遭遇的背叛,所决心的事实……    一切的图景与故事,皆在每一个观看者的心中。    或许很多人在评论区吹这部动画,吹什么“神级制作”、“冠绝世界”、“震撼灵魂”的画面水平,只是因为跟风与玩梗,只是觉得这样很有趣,只是为了坑更多的人去看。    但也必然有人是真心这么说的。    因为他们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