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选秀
以王生现在的班底,是很难有足够的人手支撑三郡之地的屯田的。 而且这种人选不仅仅是要人才,而且还要那种异于常人的人才。 寻常的人才,若只会治国之才的话,远不够。 因为他还需要应付当地郡县的其他压力,就譬如若是在颍川屯田的话,不会与世家斡旋,那自然无法站稳脚跟。 莫非当真要用世家人? 王生顿时陷入纠结之中。 不过,就算是要用。也得找个机会在皇帝面前说一说,先行说清楚了,也就没有后面的误会了。 王生轻轻摇头,而一边的张宾脸上却丝毫没有意外之色。 “短短两三,洛阳聚集的寒门士子原本就不多,况且寒门士子中,一百个有一个能用的,便已经是极为不易了,主公莫要失望了。” 即便是张宾前面打过预防针,但真面对此幕的时候,王生多少还有些失望。 难怪魏晋南北朝的皇帝大多受到世家掣肘,非是皇帝不行,而是时代所致啊! 治理国家的人才,全都是世家人,你如何不会被世家掣肘? 便是秦王汉武到了这个时代,恐怕也为之奈何啊! 时代造就英雄。 “看来这屯田人选,还是得用一些世家之人,不过该用何人,我得先去问问陛下。” 弄出人选来巴结颍川士族当然不错。 但这不是王生想要看到的。 原因也很简单。 颍川士族的士子来管颍川的屯田之事的话,绝对不行。 家长里短,各种亲戚轮番扰,想要做成一件正事,不容易。 “那张宾便静候主公佳音。” 王生轻轻点头。 这种事,也是要与皇帝说的。 ........... 潼关。 有一队车马缓行。 车队很长,有许多牛车拉拽着粮草。 正是去雍州赈灾的赵王司马伦。 “几年前还来过潼关,不想现在变成这副模样了。” 赵王脸上有着感慨之色。 潼关城坚,但是经过了两次战争的摧残,表面上看去已经是有些残破了。 “弘农郡本王之前也走过不少次,现在是连人都变少了许多,还出了什么安民司,呵呵,这个广元侯,看起来也不是什么纯良之人。” 一边,孙秀轻轻点头。 “不想一个齐王年,便让弘农杨氏一蹶不振,反而是给了广元侯可乘之机。” “途经弘农之时,有弘农杨氏的人想要找大王,言之广元侯的种种劣迹,但都被我挡下来了。” 司马伦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 “你为何挡下来?” 这可是广元侯的把柄,不好好抓一抓? “臣下听了弘农杨氏人的话,发现广元侯虽然是控制了弘农郡不少东西,但并没有做什么违反规制的事,以此事,很难说是广元侯的把柄。” 司马伦脸上露出可惜之色。 “那就可惜了,若广元侯有把柄在本王手上,他还不任由本王拿捏?” 孙秀轻轻点头,脸上还带着笑容。 “不过这也是好事,原本我便奇怪,为何像广元侯这般人,与陛下之前又没有多少关系,为何如此忠诚,现在看来,广元侯是没有多少忠诚的,这种事,能隐瞒一时,却隐瞒不了一世,终归有一,陛下是会见到的。” 司马伦却不以为然。 他可是知道自己老子司马懿是怎么发家的。 “若能忍到他要忍的时候,一切也就白费了,况且,弘农郡的事,又说明不了什么。” 司马伦轻轻摇头,再说道:“不过,以此为角度,未必找不出广元侯的破绽。” “但大王的破绽也不少。” 借此机会,孙秀连忙给司马伦提建议。 “前面大王与朝中重臣商议,将许多家贵女都送入宫中,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若这些人背后都有大王的影子,陛下若是知道了,恐怕心中不快。” 司马伦却是轻哼了一声,不以为然。 “本王给陛下选妃,有何不妥?没有我来掌掌眼,陛下岂不是看走眼了?若是一些有心人待在陛下边,我司马家的天下,不就败坏了?” 孙秀再说道:“与广元侯一般,他在弘农郡的事,大王想要抓来做把柄,对于其他人来说,大王在陛下选秀之时的动作,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司马伦摇头。 “陛下不会对我如何的,再者说,他现在让我出镇雍州赈灾,便是要用本王的。” “用是要用大王,但现在的这位陛下,可与前面的几位陛下不一般。” 司马炎是出了名的仁慈,而司马衷就是一个傻子。 “放心,我选的几家,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该如何做的。” 见自己说服不了赵王,孙秀只好话锋一转。 “听说大王在郡城的时候,接到了河间王的信件。” “不错。” 对于这一点,赵王倒是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 “河间王还算是知道尊老幼,知晓我长途奔袭劳累,要在长安设宴款待我等。” 孙秀的眉头却是微微皱起。 “只怕这般,多少有些不妥罢?” 不妥? “有何不妥?” 这不过是宗王之间正常的相交而已。 到了他的地盘,请吃一顿饭,这还过分? “只是大王赈灾,也非是在长安赈灾,一下子去了长安,这赈灾之事如何处置?” “赈灾之事,便交由下面人便是了,本王懂什么赈灾。” 对于赵王的心思,孙秀自然是知之甚深的。 “只是大王带过来的这些人,恐怕也不知道如何赈灾,届时中饱私囊,这陛下交由大王的差事,也是完成不了了。” 听到此处,司马伦反而是大笑两声,说道:“你此话就说错了,陛下让我来赈灾,原本就是给天下人做个样子的。” “如何说?”孙秀脸上露出迷惑之色。 “赈灾一州之地,但是陛下却只给了我十万大军一个月的口粮,这雍州如此多流民嗷嗷待哺,这些粮食,岂是够用?” “兴许是陛下也要大王分忧一二,毕竟长安之中,有不少粮食。” 司马伦撇了撇嘴,说道:“我们的这个陛下,心思可是与我父亲都有的一比的,他是想要我去找河间王借粮罢了,且不论河间王会不会借粮与我,便是借了,赈灾可够?这些流民就像是蝗虫一般,源源不断,今去借了粮草给他们,明便会来更多,与其赈灾,还不如让他们都饿死了,不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吗?” 从一开始,赵王心中的赈灾,便是去长安度假的。 孙秀张了张嘴,最后也是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