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战神马孟起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孙坚的野望与窘境

第二百五十四章 孙坚的野望与窘境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二百五十四章孙坚的野望与窘境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是一个有个性的枭雄。

    要说能力,孙文台绝对有,而且放眼整个大汉天下,也是这天下诸侯、猛将、统帅中极为少见的那一批人。

    统兵能力和个人勇武俱佳,皆是上上之选。战场经验丰富,十多年前就曾随同大汉上一代顶尖统帅皇甫嵩、朱儁、张温等人作战,讨伐黄巾,征战西凉。

    况且,如今的孙坚也就将将四十岁,尚且算是壮年。即使是作为猛将亲自纵横沙场,身体也勉强算是在巅峰状态。

    因此,孙坚的军事能力,是不可小觑的。

    哪怕他的身体素质和体力,在未来的几年中,会因为年龄的逐渐增大而迅速下降。

    但是,战场经验和统帅大军的能力,反而会因为你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变得更加丰富成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除非他的年龄已经老到了老年昏聩,脑子不太灵光的时候了。但显然,现在的孙坚,距离这个时候还要很多年。

    所以,在军事能力上,孙坚是不缺的,甚至是很优秀的,作为一名争霸天下的诸侯而言。

    但是在内政和智计谋略这些方面,孙坚的表现可以说就一般了。

    他一向都是以勇猛统军,靠着锐不可当以及麾下部队猛虎下山一般不可阻挡的气势,从而轻易地将敌军锤烂打碎,撕裂眼前的一切束缚和枷锁,击败挡在眼前的敌人,最终获得战斗的胜利。

    至于计谋,孙坚不是没有用过,但也是仅限于那种在沙场上战斗了几十年之后,由经验而转换出来的计策。譬如说,利用地形,水火等等。

    这些都是在军中从事多年之后,若是对统率大军和战场形势掌握的足够强,对于战争的理解较为深刻,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做出来的事情。

    但是,要考虑到对人心,对战略的专业判断。对于各方势力发展状态和作战布局的处理等工作,他还是和专业的谋士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在内政方面,孙坚的表现就更加普通了。毕竟,他自从出道之后,就是募集乡勇,搏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逐渐亮相,为人所熟知和器重。

    然后,才是在征战西凉的战斗中大放异彩,可以以自己个人的能力,以初出茅庐没几年的将领身份,担任已经证明了自身不可动摇的实力和地位的大汉顶尖统帅皇甫嵩、张温等人的副手。

    最后,更是在虎牢关之下的讨董战争中,体现出了自身极高的价值,以及身为一名天下名将的资质和恐怖的能力。

    所以,孙坚的大半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成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从事着与军事相关的事情。

    对于内政治理这方面,他很不在行。对于安稳地方,如何增加钱财,如何吸引流民,如何提高治下的粮食产量,他的能力就显得很是捉襟见肘了。

    且不说他在这方面天赋一般般,就算有些天赋,但是数十年未加训练,没有任何经验。他在这方面不仅是具体的事情不怎么会做,对宏观方面的规划和布局、运营都不甚了解,不知该如何下手。

    治理地方的一些具体事情,当然是有手下人去做的。这些情况,手下人就算处理得不太好,但细节性的东西和具体的执行,还是可以搞得差不多的。

    但是,身为一方势力,总需要有一个高屋建瓴地从全局出发,运筹帷幄,布局全篇,制定出一地一州或者一个势力统治范围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的人。

    还需要好几个这样的顶尖人才,分门别类地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面进行分析和运营,指挥底下的中低层官吏进行管理和执行,从而运转整个治下的官员体系,管理好百姓,治理好地方,为军事战斗乃至角逐称霸的事业,做好坚定的后勤保障和物质保证。

    孙坚不是这样的人,孙坚麾下也缺乏这样的人,尤其缺乏在这方面比较顶尖的人才。

    这才是他这几年里,之所以实力强劲,但还没有完全统治和掌握住荆南四郡的原因。

    至于历史上东吴孙家的那些顶尖文臣和谋士,在这个时候却还都没有投奔孙坚。

    至于原因么,很简单,孙坚现在的历史轨迹,人生轨迹,发展地点,发展方向和历史上都不尽相同。自然也就错过了这些人才。

    现在的他,身处荆南四郡这个极为偏僻的地方,且不说教育和文化落后的地方能孕育出多少顶尖人才,就是外部其他地域的顶尖人才,也很少跑到这个比较偏僻和落后的地方来。

    如今的荆南四郡,甚至经常出现山越和五溪蛮出兵攻打汉人,击杀汉民的现象。自然,这也就导致了荆南四郡在大汉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原之地的名声并不怎么好。

    许多文臣谋士本身就是体弱多病,或者至少也是相对于武将而言,身体素质和战斗经验没有那么强悍的人,自然不会无故寻烦恼,专门跑到荆南四郡这样的地方去生存和生活,或者是隐居。

    尽管若是有了专门的家丁护院和保镖,除非运气太差,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荆南四郡遭受横祸。

    毕竟,就算有兵凶,天下各地也只是数量的差别而已。

    纵使荆南四郡的兵凶多一些,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到处都发生汉人和五溪蛮、山越相互攻杀的情况,也不可能每一次发生的时候都撞到你的头上。

    但是,人们对于自身安全的恐惧,会在潜意识中蔓延,最终导致不理智的判断。既然那个地方有这样的消息传来,而不是别的地方传来这样的消息,那就说明你们那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自古以来,面对穷山恶水出刁民的问题,当地人大都是一脸冤屈,外地人大都是一口咬定。这认知差距,想要弥补和得到理性的探讨,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如此一来,荆南四郡没多少本地人才,也没多少外来人才,孙坚麾下就这样了……

    而在历史上,孙家之所以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才,其实主要开始于孙策主事的时候。

    孙坚的一生相对短暂,英年早逝,死在了黄祖的手里。临死之前,除了孙家的那些家族中的本家,他的小舅子吴景,侄子孙贲等人之外,也就是一些家将了。

    譬如说程普啊,黄盖啊,韩当啊等人。而在孙坚手下,顶尖谋士和文臣,几乎是不存在的。

    孙家的文臣谋士,要到了孙策在袁术麾下韬光养晦,以及出兵攻打江东六郡的时候,才逐渐有的。

    这个时候,内政狂人张昭张弘等人都先后被孙策请了出来。

    尽管这两人在面对孙策的邀请时,也频频推辞,并没有一开始就答应,而是自抬身价,或者说是不看好孙家。

    但是,孙策虽然没有像传说中的刘备那样三顾茅庐,但也是花大力气去拜访了这两个人,对两人表现出了极高的礼遇,并对他们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谦让。

    因此,这两人在最终也就选择了投靠孙家,为孙家做事情。

    有了这两位大才相助之后,孙家在内政上是毫无问题的。而其他的一些江东本地的世家人才,也是在不久之后就投靠了孙家。

    而且孙策还有一个开挂似的东西,那就是他有个同岁且兴趣相投的好兄弟,周瑜。

    周瑜此人,可不仅仅是军事统率能力拔尖,除了不能亲自带兵上阵,冲杀敌军,斩杀敌将之外,在内政、谋划、战略、策略等方面,能力均为上佳。

    自然,孙策有了这样一个相当于是外置大脑的东西,很多时候做事甚至可以不用脑子了。

    毕竟,身边的好基友周瑜可以为他考虑好所有的策略,他只需要一波莽,且不用担心像父亲那样,莽完之后会被人干掉的可悲结局。

    谋划和内政都有人代为cao心,这样的情况下,孙策才能够在江东迅速打下一块地形相对广大、势力也比较稳固的地盘来。

    而孙坚,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光是看看和他军事实力相若,甚至军事实力不如他的曹cao,能够在这几年里迅速发展,而他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发展速度一般,就可以知道,内政方面的落后,麾下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的稀少,对于孙坚的军事扩张有着多么大的制约了。

    这个时候的曹cao,要说军事能力已经超过了孙坚,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曹cao的年龄虽然和孙坚差不多,但是他在战场上的经历要单薄了不少。

    所以,同龄的曹cao和孙坚相比,在军事经验,战场指挥,局势判断,统兵作战的能力上,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此刻的曹cao,只是在一州之地打拼,还没有占据几个州,或者是开始跟袁绍争霸争霸天下的那种程度。因此,他的能力虽然说已经得到不少的训练,但是还没有真正登临绝顶。

    这就导致了,目前曹cao的军事能力,还是不如孙坚的。

    但是,反观曹cao的发展,虽然说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完全走出兖州,但是他却从一郡之地逐步发展到了一州之地,而且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认可。

    即使是被手下的人背叛,以及遭到黄巾余部的多次进攻,曹cao也稳定住了严峻的局势,甚至还有余力出兵攻打徐州,逼得陶谦步步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