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洛阳城的雪(一)
    白鱼镇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彻底落下帷幕,但总归算是结束了。    三教修士和剑士都离开了这座小镇。    白鱼镇重新归于平静。    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在之后的日子里,这座小镇一定会被人记住很久很久。    李扶摇推开自己那座小院的木门,叶笙歌坐在屋檐下,看着那场尚未停歇的大雪。    看着脸色煞白的李扶摇走进小院之后。    叶笙歌斜着瞥了一眼李扶摇,把手中那柄木剑丢给李扶摇,说道:“送你了。”    李扶摇接过来那柄木剑,有些哭笑不得。    叶笙歌靠在门旁,破天荒的有些不好意思,“没有帮到你。”    说这句话的时候,叶笙歌的脸有些红,这对于这位道种来说,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李扶摇拖了一条长凳坐下,把那柄木剑放在膝盖上,笑着问道:“你以后不用剑了?”    对于李扶摇来说,不管叶笙歌能帮他做些什么或是什么都没有帮他做,他都不会生出什么其他不好的想法,得到旁人的善意不容易,李扶摇不会轻易丢开。    叶笙歌反问道:“我是道门修士,用什么剑?”    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让李扶摇觉得很有道理,一战之后,剑山重开,天底下便又多出那么些剑士,剑士势必重新走进山河的视野里,之前叶笙歌用剑也好,并未有太多人很深究,可是今日之后呢?    叶笙歌再用剑,只怕便要被很多人盯着了,即便是这位道种并不在意,但总归道门是要在意的,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不再用剑。    叶笙歌不用剑,便没有任何口实落到旁人嘴里。    以后的山河局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依旧是儒教和道门两教的天下,但剑士一脉,一定会让人不可忽视。    李扶摇想清楚这件事之后,便不再多说什么,也没有还剑。    叶笙歌站在屋檐下看了李扶摇很久,等着雪小了许多之后,问道:“李扶摇,日后你能不能成为剑仙?”    这是个很直接的问题,叶笙歌是个很直接的人。    若是问一个天资出众的剑士,你能不能成为剑仙,那人会觉得这是旁人对他的赞赏,可是问一个资质不是太好的剑士,这便是对他的嘲讽。    很明显,叶笙歌两者都没有。    她只是想问问,以及想知道这之后的答案。    李扶摇想了想,说道:“想。”    叶笙歌问能不能,李扶摇回答想。    这便是在回避。    “你该成为剑仙。”    叶笙歌挑着眉头。    李扶摇苦笑道:“原来沧海在你眼里,便是那么简单。”    叶笙歌问道:“难道不是?”    李扶摇心想,你要是这样说,我还怎么接话。    叶笙歌是道种,是天资极佳的修士,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天才,更是被视作道门的未来,是观主的亲传弟子,是有希望成为圣人的女子。    说了这么多,至少知道一点的应该是,叶笙歌完全有能力踏足沧海。    所以她对于沧海境,一向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    依着她来看,沧海该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甚至于依着她现如今的修行进度来说,或许百年之后,她便能踏足那个境界,当然,时间或许会更久一些,也有可能是更早一些。    都说不太清楚。    李扶摇深深看了一眼叶笙歌,想着你到底是何种妖孽。    “李扶摇,我希望以后我踏足沧海的时候,你也会踏足那个境界。”    “我的天资及不上你。”    “但你练剑不足十年便已经成为了一位太清境。”    “我那是运气好。”    “我拥有的东西比你多,来到朝暮,不一样花了二十多年?”    “你要是这样说,岂不是我比你的天资更好?”    李扶摇有些生气的说道:“叶姑娘,你是道种。”    叶笙歌挑眉,嘴角勾起一个弧度,“你是没有自信,觉得一定会不如我?”    李扶摇没有说话,只是有些无奈,沉默了一会儿,他说道:“我不觉得我比任何人差,但有些差距,我会承认。”    叶笙歌嗯了一声,是些奇怪的情绪。    一般人很难理解叶笙歌这一声嗯里的情绪,李扶摇却是有些懂,但他没有开口说些什么,反倒是问道:“你才踏足朝暮,什么时候踏足春秋?”    叶笙歌没有任何犹豫,便说道:“十年之内,有些慢了。”    这个答案,绝对是能够让世间绝大部分修士都疯狂的答案,叶笙歌作为道种,天资深厚,能够花上二十年光景修道来到朝暮,这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但绝对会让人觉得很惊讶,可修行到了后面,越来越难,二十年朝暮,或许再花上百余年都不一定能够走入春秋这道门槛,可是叶笙歌却是说,十年。    十年对于很多修士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眼睛一睁一闭,便已经过去了。    这是极快的时间。    有人说要十年破境成为春秋。    有很多人会惊讶,但李扶摇不会。    他见过朝还是朝暮,暮时便春秋的魏春至。    相信一朝顿悟的说法。    何况这种事情对于叶笙歌来说,或许也不是太难。    只是旁人来听,一定会觉得很疯狂。    李扶摇不说话,或许是在消化这个消息。    叶笙歌说道:“今后的局势很难琢磨,对你而言,应当是不太友好。”    李扶摇笑道:“好在我还有些剑。”    旁人只有一柄剑,李扶摇有数柄,这便是他有优势的地方。    叶笙歌问道:“去剑山?”    白鱼镇事情结束之后,剑山一定会是最热闹的地方。    李扶摇摇摇头,“回洛阳城。”    叶笙歌注意到他是用回洛阳城这个词,但是没有说些什么,只是说道:“洛阳城是个好地方。”    李扶摇看着远方,“当然是个好地方。”    ……    ……    洛阳城今年下雪的次数不少。    但最近几日的那数场大雪,很有些大,洛阳城的街道一夜之后,积雪便没过了膝盖,让工部的官员白日里忙碌了一日,也只是开辟出了一条不宽的道路。    而且大雪不停,时不时便要派人清理。    如此大雪之中,街道上并无行人,大多百姓都躲在家中,烤着火炉,喝着酒。    南城那边的大雪和洛阳城其余地方并无两样,但是南城的积雪便要多得多。    原因是工部官员和衙役并未有人到南城去。    南城大多住着的都是朝堂的官员。    官员们要上朝,就需要有一条路,工部理应先顾南城,但实际上,到了最后,都没来。    这让前面几日的朝堂上,为了清除积雪的时候,有许多大臣都在倒苦水。    这让那位延陵皇帝觉得有些意思,当然,最后也是觉得不仅是有趣,还觉得那位敢这样做的工部官员,有些胆识。    只是坐在龙椅上,延陵皇帝想了很久,都没有想起来负责这种事情的工部官员叫什么名字。    延陵王朝的百姓太多了,要管理这么一个王朝,自然官员也不在少数。    延陵皇帝不是全知全能的,自然也不可能知道治下的官员到底有多少,更不可能人人都能记得清楚。    只是散朝之后,他让人去查了查那个负责此事的工部官员到底是谁。    很快出宫的人便回宫了。    延陵皇帝也得到了答案,那个做出这些事情的工部官员,不是旁人,是数年前的状元郎陈炳郡。    那位出自北海的读书人,前些年力压许多被人看好的读书人,一跃成为状元郎,其实也有很多人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前景颇为看好,甚至还有几位老大人还想过把自己的家中的适龄女子下嫁,但最后都不能成行。    不过这位状元郎的才干倒是没得说,可是在官场上,还真的是差点意思,这数年在六部兜兜转转,谁也不太喜欢他,最后便让这位状元郎到了工部,从六品的官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