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兴亡百姓皆苦
三国之老师在此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兴亡百姓皆苦书接上回。 二十日之后,虎牢关…… 李知此时正平静的坐在虎牢关上,品着茶,看着虎牢关下的大军。 李政看着城下的大军,皱着眉头对李知问道:“父亲,既然敌人已经整个司州除洛阳和虎牢关之外的地方全部都占据为,那为什么他们还要转个弯儿来虎牢关,直接去进攻洛阳不好吗?” 没错,短短二十日的功夫,敌军便横扫了整个司州! 除了李知所在的虎牢关和洛阳之外,其他地方全部都落入了敌人之手! 不过他们也知道,只要李知这十万大军还存在,那他们哪怕是占据了其他地方也没太大的作用。 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占据司州,而是为了将李知剿灭! 只要将李知剿灭了,他们随便派个三五万人就可以横扫,没有兵马驻守的司州! 所以,他们在占据了其他地方之后,根本就没派兵马驻守,而是将所有的兵马全部都聚集到了虎牢关。 “呵呵……”李知轻笑了一声之后,指了指虎牢关上的两万守军,又指了指关内的那三万骑兵,说道:“他们倒是想直接进攻洛阳,但是他们敢吗?! 如果他们进攻洛阳的话,有洛阳中的五万守军足以抗拒他们很长时间。 而那时候,我等着可以率领着这三万骑兵在敌军的身后疯狂的进攻! 敌人手中连一只合格的骑兵都没有,就算想要反过身来围剿我等也做不到! 到时候,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等和洛阳城内的军队交相呼应,一点点的将他们磨灭! 而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南方诸侯才会选择稳打稳扎。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先将虎牢关攻破,然后将整个洛阳围住,一点一点的腐蚀我等,如此才是上上之策!” “……”李政看到李知的话语之后沉默着点了点头,随后他眼中带着怜悯,感叹道:“只是可怜了那些百姓!” “……”李知听到此言之后也沉默了。 南方诸侯虽然不缺少粮草,但是他们在横扫了司州之后,本着“自己用不到也不能让敌人得到”的想法,直接将司州百姓手中的粮草缴获,然后…… 一把火烧了! 现在是春夏交接的时候,百姓手中的粮食本就不多,大多数人撑不到秋收,所以也就造成了许多的难民! 但是因为现在正在开战,所以李知也顾不上赈灾,只能任由那些难民到处乞讨、流浪! 想到这里之后,李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苦笑道:“慈不掌兵并不仅仅是指在开战的时候不要心软,更是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你只能以军事目的为主! 至于其他的旁观末节,你也只能视而不见了! 为父当然知道那些难民的苦楚,但是现在也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如果开战的时候我等顾这顾那,不想放弃那些边边角角,最终可能会导致我等被拖累死!”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到了城墙边,撑着女墙看着外面的军队感慨道:“想要得到必须得有所付出! 想要取得 胜利那就不能太过心软,如果要顾及那些平民百姓的死活,那我等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古至今皆是此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政仔细品味了李知的这番话一会儿之后,满脸憧憬的对着李知行了一礼,说道:“父亲大才,孩儿佩服。” “什么大才,为父不过是拾他人牙慧罢了。”李知听到李政的话语之后,立刻便摆了摆手。 现在他已经不是以往那个需要靠后世学问才能宣扬自己名声的李知了! 现在他已经功成名就,没有必要夺他人的名言宣扬自己,所以也就不会承认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 “……”李政听到李知的话语之后,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他在想,到底是哪位大贤者说了这句话,但是他苦思冥想了许久之后也没记起到底是哪本书上说过这句话。 所以他便好奇的对着李知问道:“父亲,到底是谁说出了这至理名言? 为何孩儿遍了古代先贤也没想到说过这句话的人?” “……”李知闻言,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苦笑道:“本人名叫张养浩,算是…算是一位隐士贤者吧,为父他所说的那句话出自于他的一首长短句。” 李知现在实在是不知该作何解释,要知道张养浩可是元代的人,离现在还有好几百年的时间呢。 他总不能说这句话来的数百年之后吧?所以他也只能推脱说是一位隐士所作。 “请父亲将原句告诉孩儿”李政听到李知的话语之后,立刻眼中一亮,满脸的求知欲。